#烏克蘭
0
2023
02
24
聯合國大會23日以壓倒性票數通過決議,決議重申烏克蘭主權與領土完整性、要求俄羅斯即刻無條件自烏克蘭國際承認的領土中撤軍等;在193個會員國中有141國支持,俄羅斯、白俄羅斯、北韓、敘利亞、馬利、厄立垂亞、尼加拉瓜等7國反對,中國、印度、伊朗等32國棄權,該決議雖不具約束力,但凸顯烏克蘭獲得國際多數支持、以及俄羅斯持續遭到孤立的情勢。
2023
02
22
美國總統拜登(Joe Biden)20日訪問烏克蘭首都基輔,隨後轉往波蘭,21日於波蘭首都華沙發表演說,強調對烏克蘭的支持不會動搖、北約不會分裂,一年前我們都在為基輔的淪陷做準備,然而基輔至今屹立不搖且獨立自主,俄羅斯絕不會戰勝烏克蘭;拜登也在演說中回應俄羅斯總統蒲亭(Vladimir Putin)早前國情咨文的言論,表示美國與歐洲國家並不想摧毀或控制俄羅斯,這場戰爭是蒲亭選擇的、現在仍可以選擇結束。
2023
02
21
21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(NATO)秘書長史托騰柏格(Jens Stoltenberg)、歐盟對外事務高級代表波瑞爾(Josep Borrell)以及烏克蘭外長庫列巴(Dmytro Kuleba)舉行三方會談,主要討論如何迅速有效地提供烏克蘭武器;史托騰柏格會後受訪時回應俄羅斯總統蒲亭(Vladimir Putin)發表的國情咨文,指出蒲亭才是一直在升高局勢的人,且沒有一絲想要尋求和平的跡象,史托騰柏格敦促蒲亭回到美俄間的"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"(New START Treaty),避免發生更大的災難。
2023
01
24
烏克蘭首都基輔有多處基礎設施遭俄羅斯攻擊,時值當地冬天零下5至10度低溫、卻缺電供暖,為此,台灣外交部1月初表示已規劃200萬美元用於協助烏克蘭前線城市購買發電機與供暖設備,捐贈的第二批發電設備於近日運抵烏克蘭;烏克蘭國會議員、選民之聲黨(Golos)黨魁盧狄克(Kira Rudik)表示發電機將在本週開始使用,這讓烏克蘭人士氣大振,並透露在第一批發電設備抵達後,中國大使館來信給予警告,盧狄克說這場戰爭已經改變烏克蘭與中國的關係,雖然能夠理解烏克蘭政府在對中國關係上採取的策略,但自己不在政府服務,且堅信不該激怒俄羅斯或中國的想法已被證明是不可行的。
2022
12
19
烏克蘭國防部18日在推特發文,透過1分鐘的短片感謝以各種方式支持烏克蘭的朋友,表示我們會攜手贏得這場戰役,影片中並可見包含中華民國在內的52國國旗。
2022
12
08
7日歐洲政治新聞媒體Politico公布今年選出的28位歐洲政局最具影響力人物排名,分為行動者、夢想家、顛覆者,我駐立陶宛代表處黃鈞耀名列夢想家第3名,是入選者中唯一的非歐洲人士,黃耀鈞的代表性稱呼為"大使",入選介紹黃鈞耀勇敢面對北京、致力於強化台灣與歐洲國家的連結;總排名第一名為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(Volodymyr Zelenskyy),行動者第一名為德國經濟部長哈柏克(Robert Habeck)、夢想家第一名為芬蘭總理馬林(Sanna Marin)、顛覆者第一名為義大利總理梅洛尼(Giorgia Meloni)。
2022
12
04
花蓮阿美族青年曾聖光今年中前往烏克蘭成為志願兵,11月初不幸傳來噩耗,在外交部協助下曾聖光家屬11月底將骨灰帶回台灣,12月4日舉行告別式,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追頒原住民族一等專業獎章,表彰曾聖光捍衛民主、自由、公義的勇氣。
2022
11
13
11日烏克蘭軍方收復南部城市赫松(Kherson),這是戰事爆發以來俄羅斯第3次大規模撤退,不過俄軍在撤退時對關鍵基礎設施埋入地雷,因此城內多數建築無水、電,赫松市府正在努力排雷解決問題;另一方面,戰爭仍在持續,烏克蘭東部的頓內茨克州(Donetsk)、盧甘斯克州(Luhansk)陷入激戰。
2022
11
10
台灣25歲青年曾聖光今年年中赴烏克蘭成為志願兵,但在近日的戰事中受傷、因流血過多不治,烏克蘭軍方喀爾巴阡山武裝部隊新聞官納柯內奇那(Vasylyna Nakonechna)9日受訪時以有紀律、思慮周全(balanced)、無畏的戰士來形容曾聖光,表示曾聖光參戰的目標非常明確,即無法坐視俄軍屠殺婦幼、決定起而與之對抗,軍方將在首都基輔為其舉辦追悼儀式;喀爾巴阡山步槍營副營長安德列科(Ruslan Andriyko)則說曾聖光的死對他們來說是慘重損失,向曾家與台灣致上最大的敬意。
頁數:1 / 11 總筆數: 109